中華——我的文化
4D林韻兒

  曾以為,中華文化——我的文化是遙遠而又陌生。曾以為,中華文化——我的文化是沉悶而又無法詮釋。曾以為,中華文化——甚至不是我的文化,那淡淡的月、那縹緲的雲才是他生活的全部。

  然而,我錯了。

  他是無數個秋天的那片葉子,當所有風華都在一瞬間消逝的時候,留下的,是那筋絡猶存的文學結晶。

  身在香港的我,雖只看到他青青的竹杖上沾滿了清晨的露水,他高遠的眼神中蕩開了泛著漣漪的清波,但在泛黃的書頁中:《詩經》中的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;華美的《楚辭》,屈原的豪邁;儒家的孔孟思想,百家爭鳴的盛況;大唐的華美樂章,仙韻飄飄;三峽的高山流水,古長城的細細青苔,岳陽樓的霪雨霏霏,春和景明;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……漫步文學的長河裡,就像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屹立在眼前,呼喚著我的參與,中華——我的文化如此五彩斑斕,如此多姿多彩,迫使我人生中有了更高的追求。

  中華的文化對於一個香港學生而言,似乎是那麼遠,但卻又這麼近,泛黃的書頁中蘊藏著無數文學的結晶,把他源遠悠長的歷史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間,長袖一拂,便釀成了不朽的詩作。

  大宋宮廷,我們有北宋五子、蘇軾、李清照、辛棄疾;明朝理學,我們有程朱學派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,當大家都在著書立說時,北方的鐵騎席卷了中華;康乾盛世,我們有《四庫全書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長生殿》,當大家在作八股文,作經注考時,大洋的另一端,卻開始了科技革命,改寫了歷史;可是,我們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農為本、固步自守的黃色文明,我們的文化被淹沒了嗎?我們有四大發明,我們有張衡的地動儀,我們有鄭和去炫耀國威,可是我們沒有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;我們有李白、杜甫、孟浩然,卻沒有哥白尼、伽利略、牛頓;我們知道天朝上國,卻看不到外面的文明……我們陶醉于自己,我們不斷地用《天工開物》、《農政全書》去總結輝煌,卻忘了重視審視自己的文化。

  逝去的歷史使同樣踏在黃土地上的我仿佛感到有一陣新的悸動,血液似乎凝固,似乎要我們以多一分理智去審視我們的文化。文學的世界告訴我們,人生中最得意時,卻是邁向失敗的源頭,固步自封的文明帶給我們的是縹緲的雲霧,縹緲的雲霧漸漸地將我們的文化隱匿,他走了,單留下孤獨的衣袂,飄散在空中。

  一片片落葉在蕭瑟的西風中飄然落下,拾著逝去的年華,沉澱成最美的傳說,為混濁的浮躁不安的靈魂畫上一個休止符,終於魯迅用筆尖為自己的文化做手術:孔乙己的可悲,祥林嫂的可憐,阿Q的愚昧;孫中山用行動為中國帶來新希望,革命的成功,都使人們慢慢地察覺信仰的殘缺,迷惘的無奈,並深深地明白,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文化的認知,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。文學的世界彌清了我們我們的人生的迷惘,給予人生以反省、自思。

  我開始遺忘曾經的憂傷,開始逃離失敗的深淵,開始追求生命的光澤。反省中華——我的文化帶給我人生的思悟。於是不安跳動的心總想尋找,尋找一種可以鑄造生命梭角的東西:在文學的世界中,永遠都是我心靈上最安全最舒適的避風港。

  嶄新的人們放下了對自我的迷信,去追求真理。中華文化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色彩斑斕,充實著每一個空虛的夢。我們終于衝破了情感的依戀,用一分理智去審視自己的文化。

  席慕容說:「生活是一首悲歡交集的歌,你我都是那唱歌的人。」我說:「中華的文化也是首悲歡交集的歌,你我也都是那唱歌的人。」那一片葉子,又在我們身邊擦過;那一首歌,又在我們耳邊響起;那筋絡猶存的文學結晶,沉澱了過去,卻沉澱不了過去的味道,給予我們現在的人生,給予我們明天絢麗的色彩。